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检察文化
【湾检影评集】《第二十条》:穿越光影正义 感受法律温度
时间:2024-03-01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对于一个有着极高法律信仰,并且从事法律工作的人来说,这部电影无疑是把我们心中的热爱、迷茫、踌躇等一切复杂情绪全都剖析了出来。通过几个社会焦点问题来剖现实,通过两位正义检察官的言行来剖法治,再进一步地剖析人心真情,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态改善良方。

一、鞭辟入里剖现实

这部电影选取了校园霸凌,借高利贷后被逼债到走投无路,见义勇为等社会典型事件,加入孩子和被害人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在这些社会频发事件当中人们的无助和迷茫。“爸爸,见义勇为真的是错的吗?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我还要不要挺身而出?”“没有用的,你们能护住我一时,但是他们会一直的威胁我们。”……一部优秀的作品,优秀之处不仅在于宏大叙事的意义,更在于它一个个细节的描绘。拿出家里珍藏的茅台酒去求情,撕破一份份用心手写的上诉书,在工地高台上纵身一跳……这一个个细节撕裂开冰冷的文字,展露出里面每一个普通人血色的无声呐喊。


二、发人深省剖法治

“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付出更大的代价。”“从来如此,便是对的吗?”翻遍十年类似案例,没有例外。但是他们又在相信这例外的发生。他们相信法治遵循的都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而刑法千条万字书写的不过就是四个字——公平正义。所以哪怕呐喊有极大概率被惯例淹没,哪怕发声之后不知命运几何,哪怕这次判决会给司法带来巨大变动,还是有人能够在那个不再热血的年纪,秉持着骨子里的法律信仰挺身而出。这样的判决结果,这样的法律,这样的法治,才是听证会上的人们乃至全社会的人们愿为之起身鼓掌的。


三、一针见血剖人心

机器永远都是对的,这是他们与人不同的地方——机器做的永远都是在效率等客观评判标准下最高效的事情,却无法对标准和系统提出质疑。这就是为什么社会的许多重大的推动,始终是人类而不是机器推动的结果,因为机器无论多么先进,都只是在人类为它设定的系统中循环往复的做事,而人类可以重新书写整个系统,做出在系统中“错误”却是真正正确的事情。所以哪怕不追寻刀的下落立刻提起上诉、给王永强定罪是毋庸置疑最高效的结果,两位检察官也愿意顶着压力不断的坚持着,日日夜夜地坚守着,不顾生命的冒险着,去追寻着法律的信仰——那真正的公平正义,

同时,正是因为人是情感和理性共同影响的生物,所以我们也不能从事后一步步冷静客观的剖析角度去评判当事人当时的所作所为。那些很有可能被判为犯人的人,很可能是每一个恐惧着但勇敢向前的人。正当防卫与犯罪的一步之差,却是那个人命运最沉重的一锤定音。

四、入木三分剖社会

法治社会,是社会走向极重要的一步。“一次犯罪是对水质的污染,一次判决错误是对水源的污染”。因此,无论是影片里面讲到的校园霸凌,见义勇为等焦点事件,还是前几年引起人们热议和对社会安全感焦虑的唐山打人事件,一个事件的背后都是无数人对于公平正义的期待。所以走向法治的每一步,都要走的踏实,不忘初心。

同时,对于法治以外更广阔领域的社会生态建设,这部影片其实也能给出答案,因为任何一个政府的决策,人类走向的每一步都要遵循人类最朴素的情感期待。不要贪图省事的“走的快”,而是要踏踏实实的走得好,走得正确,走得稳健。我想这是给人类、给社会、给每一个人的答案。“我们究竟是把怎样的一个世界,交到他们手里”

作为检察工作人员,我们是法治的践行者。要谨记我们不是法律的“自动售货机”,不能搞机械司法、就案办案。因为我们所办理的每一个案件都承载着当事人的切身利益,都关乎公平正义与法律权威,执法司法哪怕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都是百分之百的伤害。唯有真正做到为民检察,才能够创造一个文明法治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