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文学作品
老时光
时间:2014-09-04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初冬的青弋江,水瘦滩浅,全无汛期的急流浩荡。然而对岸还是遥遥,需乘渡船。习惯了迅疾来去的交通方式,许久没有坐过船了,尤其是渡河,仿佛将我们熟悉的一切留在身后,有点寻找彼岸的意思。船到江中央,看到河流曲折不知来处,有高远的天,苍老的圩堤,渐黄的茅草,波平水缓,带着泥腥味的水气,一切让人安静又恍惚。安静又恍惚,这是老时光的味道。彼岸是西河,有日渐式微的古镇老街。这个午后,我为寻访老街而来。


    古镇因位青弋江西岸得名,依圩堤而建,曾是重要水运码头而兴盛,留有明清时期古老商埠民居。水路萎缩,陆路不畅,西河镇偏于芜湖县与宣城、南陵交界一隅,繁华已成昨日黄花。青弋江变得寂寞,古镇变得凋敝,老街亦残旧度日。
顺着古老石阶拾级而上,沿着狭窄街道前行,有老式店铺与新式砖混二楼比肩。然而街道却是青石铺就,坦呈它的前世今生。拐向前方,才是仅存的半条老街。路面亦是青石,年岁弥久,破损残缺,间有碎石野草。街道即是圩堤,南北走向,店铺房屋坐落圩堤两侧,相依相邻。古镇几经兴衰,清中后期重又繁盛,故老街建筑多为清晚期所遗。面街多为店铺,麻石为基,青砖砌墙,覆以小瓦,店门是可拆卸的木板。有的是木质雕花门窗,就是民居了。房屋间都耸立着高高的马头墙,飞檐错落,是徽式建筑的招牌。街道不长,约千米,逼仄曲折,晃荡着就到了尽头。

    街是老的、旧的。青砖黛瓦、白墙粉壁,均已斑驳脱落,有的发暗发黑,没有鲜亮的对比,都是灰扑扑的色调。木质门窗,雕花琢叶,均已面目模糊。老房子多为大门紧锁,久无人居。有的任其倾圮,唯有四壁,杂草野蔓称据墙头。街的尽头,圩堤蜿蜒而去,极目苍凉空旷,疏林坡岸,浅水遥岑。西河另有新街,商店买卖想来自然在那一处。老街的原住民及年轻人大多另迁,只留下一些恋旧的老人。

   老街是有历史的,惯常缄口不言。老宅是老街的典藏,深锁重门,不知为谁等待。几处老宅被有识之士租赁修缮,保持原貌,不对外开放。经镇上熟人介绍,得以一观。老宅原是依圩堤顺势而建,门口不起眼,入门后有台阶而下,屋里别有洞天。或店铺,或民居,均为两层楼,一楼高敞,二楼低矮,往里延伸数进,中有小小天井,为四合结构。青砖铺地,内部隔间、地板、楼梯均为木质,饰以各色木雕。虽比不上皖南徽州民居格局完备气派,却胜在原色原味,没有商业气息。主人有心,收藏各式古老家具物什,布置在老宅各处。精美艳饰的雕花架子床、鎏金绘彩的梳妆台等都已蒙上灰尘,物仍在,人已非。老宅昏暗,阳光从屋顶的亮瓦斜斜照进来,仿佛一场梦境未醒。只有天井中芭蕉叶大成荫,不管不顾绿到跋扈。

    老街是这样的安静,遗世独立。街头有家竹木店,卖着传统的手工日用品。木制的搓衣板、棒槌、锅盖,细蔑编就的篮、筛、篓等物,随意地堆在屋内及门口,让人摩挲许久。最传统的剃头铺子,生意估计是聊胜于无。一个老人,在灰暗的厅堂里,铺开纸墨,埋头写着毛笔字。几个老人晒着太阳,一起打牌打发光阴。老街是这样的寂寞,几被遗忘。老街曾有多么辉煌的过去,看舟楫往来、商贾如云,曾经行人如织、市声如潮。老街曾是热闹的、喧腾的,如今却是冷落的、静寂的,人们奔往更热闹更熙攘的所在,留下老街细数过往。

    没有饬旧如新,没有宣传包装,老街以其本来面目示人,自有它的味道,古拙从容。走在老街,时空感变得虚无。它带着岁月的剥蚀与痕迹,又罔顾岁月而一直存在。地理的偏僻,交通的隔绝,让人有世外之感。它的节奏如此缓慢,自在自行,仿佛与现世无关。世事自是去留无意,繁华属于过去,转眼皆是过往;繁华属于别处,喧嚷终是浮云。老街是寂寞的,有一点无奈,老街是安静的,有一点超脱,饱经了沧桑,勘破了世事。老街是岁月的蝉蜕,从老时光里穿度而来,安静,又恍惚。

    (李光菊)